经常听到中老年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我们老了,睡不着了,没有多少瞌睡了,不像你们年轻人,那么人老了是不是代表睡眠也会变少呢?
近几年来有关于睡眠的研究发现,大脑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,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里面发生的一个主动的过程,和大脑内某些特定结构以及化学递质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,所以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时间和每个人的先天以及遗传的因素有关,和之后的工作性质居住环境还有生活条件也有关,但是也存在差异。推荐阅读:为什么弄懂自己的梦是非常重要的
过去会认为,老年人会因为大脑及躯体功能活动的减少,需要的睡眠时间变短,但是近几年关于睡眠的研究发现,大脑存在产生睡眠的中枢,睡眠是中枢内发生的主动的过程,和大脑里面的结构以及化学递质的动态变化有密切关系,据统计发现,大部分的成年人每晚睡觉7~8小时就可以了,但是有的人每天睡6小时或者是更少也行,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需要睡10小时以上,都是正常的,关于睡眠的时间没有强制特定的标准,所以不能说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比年轻人要少,而是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而决定的,以“充足”为自己的需要,事实上,大部分的老年人在70岁以后,平均的睡眠时间需要9~10个小时,而不是更少,老年人由于神经调节和免疫的减弱,加上身体的逐步退化耐受力差、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增多,没有充足的睡眠,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,怎么样才能保证老年人的睡眠?
清心寡欲 随遇而安
良好的情绪能够带来安稳的睡眠,安稳的睡眠又能让情绪稳定,这就是良性循环,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巨大,家庭纠纷人际关系或多或少会影响心情,因此要通过自我调节和修复,以平常之心面对,会把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,获得良好的睡眠。
重视打盹 时时“充电”
因为身体素质的下降,许多老年人的确不可能再像青年时期拥有深入睡眠,打盹可以称为老年人的补觉方式,这种“积零成整”蓄备精力的睡眠方式,能够恢复精力,如果不抓住打盹前的睡意,而放弃充电,时间长了,就会十分疲惫,因此,打盹可以随时出现,客观条件允许的状况下,要满足自己的睡眠需求,注意防寒保暖,采取舒适的姿势,避免打盹中摔倒,当然老年人的睡眠也绝对不是单单只靠打盹才能替代和满足的,放弃打盹或者是只靠打盹睡觉,都对身体无益处。
药物治疗 食物调养
在睡眠和情绪之间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人,可以选择用药物治疗,可以服用维生素B1,谷维素、五味子糖浆等神经调节剂和神经营养剂即可。少数需要服用安定等镇静剂,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记自行服用,产生依赖。中药治疗应以补气养血、安神益智为主,市售柏子养心丸和枣仁胶囊效果不错。另外,枣仁猪心汤(酸枣仁30克,与一个猪心共炖服)、枸杞粥(枸杞30克,大米200克熬为粥)、参芪鸡(人参20克,黄芪50克,与一只仔鸡炖服)、柏仁桂圆膏(柏子仁、桂圆各500克,熬煎至药烂,去渣浓缩,加冰糖适量收膏)等食疗方,可据情选用。